这两天,疫苗的话题沸腾了。
一大早,一篇《疫苗之王》网文就刷了屏。其中,关于长春长生生物的前世今生,令人惊讶不已:“十年后再回首,他们手中已经掌握了中国疫苗的半壁江山——最大的乙肝疫苗企业、最大的流感疫苗企业、第二大水痘疫苗企业、第二大狂犬病疫苗企业⋯⋯他们生产的疫苗,每天都源源不断,注入你和你孩子的身体中。”
是的,他们是疫苗之王,已经控制了国内疫苗的产销。就像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等,很多地方只有长生生物这唯一的供给,你或许会犹疑,但绝对别无选择⋯⋯
你的孩子,可能早就注射过百白破疫苗,这是一种主要面向3月龄-6周岁儿童、用于预防百日咳、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。或许在你当初犹豫的时候,大夫会告诉你,国产疫苗的发展历程并不容易,监管也非常严格,批签发都有一套正规流程,包括后续对冷链运输、冷链保管的严格监管云云。
然而,类似支持“民族产业”说辞讲多了,舌头也会痉挛,甚至会自己咬自己的舌头。
几天前,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曝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。就在舆论愤愤不平之际,18日,这家企业又收到了《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》。决定书指出,长春长生生产的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”(批号:201605014-01),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,检验结果为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,对其罚没344万元。
新闻一扎堆,公众就彻底懵圈了。事实上,这一系列的新闻事件仍有着一定的连贯性。事有前因,一朝爆发。这也表明,此番长生出事,决非偶发的个例,而是实在遮不住、捂不住之后的自然流露。
当其生产记录被指造假之时,或许有人还存留了一点侥幸、一点微茫的希望:生产记录属于档案材料,尽管因其带有疫苗生产的原始痕迹而格外重要,但毕竟并非疫苗本身。然而,当百白破联合疫苗因质量不合格被处罚时,则那点最后的侥幸早已烟消云散。
企业宣布召回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,问题是,那些已经注射进人体的疫苗能召回吗?谁能告诉我们,孩子们该怎么办?既然生产记录都能造假,谁能保证召回之后的疫苗不会再度出现在早已被他们掌控的渠道?
时至今日,疫苗问题已经搅得社交媒体沸沸扬扬,然而,为什么企业老板并没有现身向公众道歉?近年来,乙肝疫苗致死风波、山东疫苗案等一再刺痛人们的神经,却又每一次均有惊无险、涉险过关。
一批百白破联合疫苗质量不合格,罚了344万,很痛吗?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道,“7月18日一早,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,由于公司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,该项召回预计将减少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左右,净利润约1.4亿元。”请注意,2亿元的营收,净利润就达到1.4亿元!
看看疫苗的利润就可知道,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,更像是一种默许和纵容。在外界看来,近乎一个笑话。
事实上,这也正是类似造假疫苗能够大行其道的深层根源。逐利是企业的本性,本身并无问题,若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搭建桥梁,实现良性互动,监管责无旁贷。此次生产记录造假归功于药品的飞行检查制度,但仅靠事后的检查很难体现预防作用。如何完善监管体系,从生产、销售等环节开始,实现全链条、全覆盖监管,并不轻松。
疫苗的问题,关乎未来,关乎孩子,关乎公共安全,关乎我们所有人尘世的幸福。这也是每一次公共安全事件都能引发群情激愤的槽点。我们已经发生过三鹿奶粉事件,山东疫苗事件,接下来,还会发生什么?
如果所有的祸殃总是指向这个社会最无助、最弱势的群体,也未免太让人失望了。这个时候,不讨论,或选择性无视的策略,或可暂时熄灭公众的愤怒,但也只会在延宕中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,直至躲无可躲,引爆情绪。
关于此次疫苗事件,公众期待一个说法。